讚美教养法,父母做对了吗?

  • 长沙代生
  • 2021-12-11

「哇!你今天的音乐课表现很棒,明天再加油!」、「数字1、2、3你一学就会,果然遗传到爸爸的聪明」随着时代变迁,越来越多家长从过去当道的打骂教育改以讚美、鼓励的方式教养孩子。然而,格瑞思心理谘商所谘商心理师杨琬琳表示,家长进行称讚教养时,应留意是否称讚过度或不当讚美,例如:只针对孩子的天赋或特质来讚美,像是很聪明、很漂亮等,却没有指出孩子哪些行为或做了什么事而得到讚美,这将可能造成孩子只注重表象,忽略背后的努力或行为本身。以上述的「你今天的音乐课表现很棒,明天再加油!」为例,孩子因自身的努力而得到良好表现,受到父母的称讚,若父母没有说出类似的具体行为,而是以表象或天赋的特质讚美小孩,造成孩子的自我概念发展得较不恰当、不全面。不妨想像一下,若孩子从小到大被称讚长得漂亮,长期下来会引导他过度重视外表,当他发现自己并非最漂亮或发生意外而影响外貌,他的自我概念可能会崩坏,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

适当讚美或鼓励在教养孩子时扮演何种要关键?会为孩子带来哪些影响?

增强好行为

鼓励或讚美是一种「社会性增强」,当孩子做了某件事受到大人的鼓励和称讚,会增强或增加这类行为,也因为这样的基础,父母更应在讚美或鼓励的过程,让孩子知道哪些行为是正确、符合社会规范或期待。

提升孩子的动机

正确讚美可以提升孩子的动机,进行价值观的教育,因此,当大人讚美孩子时,不应只是夸奖他的行为,也应称讚他背后的行为动机,甚至观念。例如:哥哥协助照顾弟弟,父母可以称讚哥哥:「你知道弟弟是你的亲人,所以对他很好、懂得照顾他,很棒耶!」夸奖孩子行为背后的概念、想法或动机,使孩子了解到这种做法很好、很棒,因而增强此行为。

建立自我概念

孩子透过与外界的互动及外界给他的回馈来发展对自己的看法,即为「自我概念的建立」。正向回馈能让孩子知道自己做得很棒的地方,从中建立信心与自我价值,了解自己的优点。

培养良好的亲子互动

讚美对于亲子互动具有加分效果,无论大人或小孩,都追求归属感、认同感,好的称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係。杨琬琳心理师说:「孩子在称讚中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与认同,逐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係,如此一来,才能有效引导孩子学习。」倘若亲子互动不佳,孩子不见得会认同父母的话,这在大孩子或青少年尤其明显,除了他们开始寻求同侪的认同,若加上亲子关係不佳,父母更容易出现管不动的无力感,造成教养困难。

称讚犹如双面刃,适当称讚可以建立孩子的自信与对自我认同,但不恰当的讚美不仅可能在教养上产生反效果,甚至影响孩子的性格与行为。哪些是常见的不适当称讚呢?

空泛性讚美,失去价值判断

由于少子化的关係,独子家庭有越来越多的趋势,让部分父母在教养孩子时较为溺爱,觉得孩子无论做什么或说什么都很棒,却没有具体的指标,沦为「空泛性的讚美」。当孩子发觉无论他的表现如何,得到的结果都一样,久而久之,讚美会变得没有效用,甚至让孩子建立错误的自我概念。例如:孩子学会走路,父母称讚「你好棒」;孩子跌倒时,也称讚「好棒」,甚至孩子去抢其他小孩的玩具,父母也讚美「真厉害」,日积月累恐造成孩子失去价值判断。

但书性讚美,感到被否定

所谓但书性称讚,亦即父母鼓励孩子:「你这次表现不错,但这边再加强一下更好。」杨琬琳心理师解释,讚美之后接了一句怎么做会更好,背后其实隐藏「你还不够好」的含意。有些求好心切的父母希望孩子的表现更出色,运用这类称讚方式,表面上孩子似乎受到称讚,但个性敏感或比较缺乏自信的孩子反而会介意父母指出他不足的地方,甚至觉得不被肯定。其实较恰当的讚美是具体描述孩子的良好行为,让孩子清楚理解自己做了什么事而让大人觉得很棒,并且帮助他加强这类行为,往更好的方向学习。

评价式讚美,担心不被认同

有些爸妈会利用讚美做评论,即为「评价式讚美」。例如:哥哥帮忙照顾弟弟,大人称讚哥哥:「你很棒喔,真是个好哥哥。」;如果哥哥没有帮忙照顾弟弟,父母评论哥哥:「你没有做哥哥的样子,这样不棒!」。藉由讚美来评价孩子的行为表现,若孩子依照家长的话做,是表现良好,若没有照父母的话做,则是表现不佳。基本上,这种做法恐造成孩子极为依赖外在对自己的评价,甚至养成孩子依赖父母的想法或标准行事,不敢有自己的想法,因害怕、担心自己不被认同。

「哇!你今天的音乐课表现很棒,明天再加油!」、「数字1、2、3你一学就会,果然遗传到爸爸的聪明」随着时代变迁,越来越多家长从过去当道的打骂教育改以讚美、鼓励的方式教养孩子。然而,格瑞思心理谘商所谘商心理师杨琬琳表示,家长进行称讚教养时,应留意是否称讚过度或不当讚美,例如:只针对孩子的天赋或特质来讚美,像是很聪明、很漂亮等,却没有指出孩子哪些行为或做了什么事而得到讚美,这将可能造成孩子只注重表象,忽略背后的努力或行为本身。以上述的「你今天的音乐课表现很棒,明天再加油!」为例,孩子因自身的努力而得到良好表现,受到父母的称讚,若父母没有说出类似的具体行为,而是以表象或天赋的特质讚美小孩,造成孩子的自我概念发展得较不恰当、不全面。不妨想像一下,若孩子从小到大被称讚长得漂亮,长期下来会引导他过度重视外表,当他发现自己并非最漂亮或发生意外而影响外貌,他的自我概念可能会崩坏,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

适当讚美或鼓励在教养孩子时扮演何种要关键?会为孩子带来哪些影响?

增强好行为

鼓励或讚美是一种「社会性增强」,当孩子做了某件事受到大人的鼓励和称讚,会增强或增加这类行为,也因为这样的基础,父母更应在讚美或鼓励的过程,让孩子知道哪些行为是正确、符合社会规范或期待。

提升孩子的动机

正确讚美可以提升孩子的动机,进行价值观的教育,因此,当大人讚美孩子时,不应只是夸奖他的行为,也应称讚他背后的行为动机,甚至观念。例如:哥哥协助照顾弟弟,父母可以称讚哥哥:「你知道弟弟是你的亲人,所以对他很好、懂得照顾他,很棒耶!」夸奖孩子行为背后的概念、想法或动机,使孩子了解到这种做法很好、很棒,因而增强此行为。

建立自我概念

孩子透过与外界的互动及外界给他的回馈来发展对自己的看法,即为「自我概念的建立」。正向回馈能让孩子知道自己做得很棒的地方,从中建立信心与自我价值,了解自己的优点。

培养良好的亲子互动

讚美对于亲子互动具有加分效果,无论大人或小孩,都追求归属感、认同感,好的称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係。杨琬琳心理师说:「孩子在称讚中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与认同,逐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係,如此一来,才能有效引导孩子学习。」倘若亲子互动不佳,孩子不见得会认同父母的话,这在大孩子或青少年尤其明显,除了他们开始寻求同侪的认同,若加上亲子关係不佳,父母更容易出现管不动的无力感,造成教养困难。

称讚犹如双面刃,适当称讚可以建立孩子的自信与对自我认同,但不恰当的讚美不仅可能在教养上产生反效果,甚至影响孩子的性格与行为。哪些是常见的不适当称讚呢?

空泛性讚美,失去价值判断

由于少子化的关係,独子家庭有越来越多的趋势,让部分父母在教养孩子时较为溺爱,觉得孩子无论做什么或说什么都很棒,却没有具体的指标,沦为「空泛性的讚美」。当孩子发觉无论他的表现如何,得到的结果都一样,久而久之,讚美会变得没有效用,甚至让孩子建立错误的自我概念。例如:孩子学会走路,父母称讚「你好棒」;孩子跌倒时,也称讚「好棒」,甚至孩子去抢其他小孩的玩具,父母也讚美「真厉害」,日积月累恐造成孩子失去价值判断。

但书性讚美,感到被否定

所谓但书性称讚,亦即父母鼓励孩子:「你这次表现不错,但这边再加强一下更好。」杨琬琳心理师解释,讚美之后接了一句怎么做会更好,背后其实隐藏「你还不够好」的含意。有些求好心切的父母希望孩子的表现更出色,运用这类称讚方式,表面上孩子似乎受到称讚,但个性敏感或比较缺乏自信的孩子反而会介意父母指出他不足的地方,甚至觉得不被肯定。其实较恰当的讚美是具体描述孩子的良好行为,让孩子清楚理解自己做了什么事而让大人觉得很棒,并且帮助他加强这类行为,往更好的方向学习。

讚美教养法,父母做对了吗?

评价式讚美,担心不被认同

有些爸妈会利用讚美做评论,即为「评价式讚美」。例如:哥哥帮忙照顾弟弟,大人称讚哥哥:「你很棒喔,真是个好哥哥。」;如果哥哥没有帮忙照顾弟弟,父母评论哥哥:「你没有做哥哥的样子,这样不棒!」。藉由讚美来评价孩子的行为表现,若孩子依照家长的话做,是表现良好,若没有照父母的话做,则是表现不佳。基本上,这种做法恐造成孩子极为依赖外在对自己的评价,甚至养成孩子依赖父母的想法或标准行事,不敢有自己的想法,因害怕、担心自己不被认同。


参考资料

猜你喜欢